猎文网 > 历史小说 > 北美洲再造中华 > 第249章 三八廿一红花亭

  前往圭谷的日子,郑克殷会暂停给十七门徒的讲学,让自己好好歇上一歇——除了早晨仍要与豹闪闪对打练武,仍然没有能赢过她。

  但这段时间跟豹闪闪这样练上几日,郑克殷觉得自己在武艺上又有些新的收获,而这是只与林大江习武所得不到的。

  似乎要在武艺上精进,多与不同的对手交手会更有效率。

  和豹闪闪告别之后,郑克殷一行人先是前往觅腾堂,郑克殷在此视察了郑安良与林大江的工作,发现他们做得还算不错,那四十多名番童在这里竟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在读漖寮方言澳龙语版的《〈论语〉选编》。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郑克殷也听着来重复了一遍,把郑安良逗笑了。

  “这册毕竟是阿叔编的,阿叔稳当是很熟了。”

  郑克殷笑着拍了拍郑安良的肩,“的确如此。不过阿叔倒是有一件事想委托侄仔。”

  郑安良一时有些兴奋,“阿叔请讲,我稳当好好做!”

  郑克殷告诉郑安良,此事便是想将十七门徒中十一位澳龙人留在这里,安排他们的食宿即是,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偶尔旁听几堂课,但也当然不能扰乱课堂秩序。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乃是因为郑克殷知道,在洪门武试结束以前,自己照顾不来这么多人;而现在各地殖民司官吏都极为忙碌,交给殖民司也并不合适。

  而且这也是觅腾堂的师生们亲身体验方言差异的机会。尤其是来自滘肩社的靳功学,其口音能够刷新番童们的认识!

  剩下六位出自苗蠖人的门徒,郑克殷还是能够照顾得上的,并且带到圭谷去也好让他们长长见识。

  他们在进入合儒之时,就已经被惊了一遍——他们没有料到的汉人的“营地”竟然如此庞大和美观!



  圭谷城规模比合儒城大一两倍,一定能令这些苗蠖人更加惊喜。

  “原来如此,那就交给我吧,阿叔!”安良信誓旦旦地说道。

  尽管只有十三四岁,郑安良确实也称得上是少年天才了——这一点他很像他的阿爸郑克臧,当年郑克臧也是年仅十八岁就已经被先王指派为殖民使,之后的样样工课都做得有模有样。

  现在郑安良只是管个小小的觅腾堂,管的也基本都是同龄人,因而压力确实不大。

  十一位门徒既然是澳龙人,与会讲澳龙语的夫子们以及澳龙人的孩子们在一起也不会有适应的问题。

  郑克殷也叮嘱他们,他做好接下来的事情之后,便会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所有门徒身上。

  皆因烈儒教的“传教士”们很可能会迅速地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首先便是句芒山东麓的的那些澳龙人、苗蠖人生番部社,可能会因此而主动来投,在内战在即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南军的实力。

  当然这种收益有是意外之喜,没有也不苛求。

  离开觅腾堂,郑克殷带着六位苗蠖人门徒回到圭谷郑府,命六阿公将他们妥善地安置在郑府之中,又先后与周公仁、沈诚、朱振勲、陈梦球等人交谈以了解近况,最后则是从毛兴处得知确切的消息:

  圭谷洪门成员已经决定齐聚红花亭,以决定是否要招纳郑克殷司长进入洪门!



  “既然大人已经回到圭谷,那么此事便可从速。”毛兴说道,“尤其是大人想通过洪门兄弟的相共,推进元宵夜诬陷案的调查,此事便宜早不宜迟。

  “为此,蔡机功老先生也亲自来到了圭谷,待到武试那日,便会与大人相识。”

  蔡机功目前大概已是花甲老人,年龄与刘国轩、林大江差不多大,也正是因此而在洪门内部受到广泛尊重。

  蔡机功亲自前来圭谷,足见洪门对郑克殷的重视,这令郑克殷感到荣幸。

  既然一切已经准备妥当,翌日清晨天还未亮,刚刚在练过武、擦洗过身子之后,郑克殷便换好一身干练、朴素的麻衣,随毛兴披山。

  这一次“红花亭”的地点乃是在毛兴所说的青丘山上的鹿目溪畔的山洞之中,尽管这么说,但郑克殷知道并不好找。

  毛兴带着他在山林中兜兜转转,尽管始终围绕着鹿目溪,却好像已经走了很多地方,去了很远,甚至不得不多次驱赶鸟兽。

  最终毛兴拔剑拨开一些灌木——看起来是人工布置的——这才终于见到那个山洞。

  洞前有一人,毛兴与这人互相拱手作揖。

  “黄兄弟!我带郑司长来了。”与黄殿行礼过后,毛兴又朝郑克殷说道,“司长大人,这位便是我跟你说过的黄殿,他是我在洪门的重要联络人。”



  郑克殷也当即与黄殿互相作揖,“幸会幸会。”

  结果黄殿没有回个“久仰久仰”,反而是说——

  “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干古秀。”

  郑克殷在开头一怔,但很快反应过来:“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刚刚一直没有表情的黄殿这才哈哈大笑,“想来毛兄弟和林师父一直都在司长大人的身边,司长大人能对上我们的暗号,也是寻常事了。来,请进吧!”

  说罢,黄殿侧过身,举起手,郑克殷和毛兴会随他一同进入山洞之中。

  洞里显然是经过布置的,处处皆是油灯火烛,十分亮堂;洞内不大不小,竟能装得下几十个人!

  当然这一会儿在“红花亭”的人并不算多,只有十来个,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年纪最大的一人。

  此人捋着白须,主动前来相迎。

  “郑司长,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们三八廿一的红花亭,实是我们洪门幸事。



  “我名为蔡机功,兄弟们议论到郑司长有意加入我们洪门,我便来到圭谷,特来拜会。”

  郑克殷以几近鞠躬的方式向对方拱手,“蔡机功是我阿公国姓爷的老将,无论是在福建、台湾还是扶桑都德高望重,在洪门之内更是人人景仰,我能在此得见,是我的大幸!”

  蔡机功见状,连忙将郑克殷扶起。

  “唉,我也不过是闲散老人,我从郑家军中退伍,已有数十载矣……”.

(https://www.liewenn.com/b/22416/22416192/82542839.html)


1秒记住猎文网网:www.liewen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iewenn.com